近年来,鲁泰控股集团坚定不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把创新发展放在高质量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系统谋划、协同联动,创新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创新动能稳步提升、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形成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推动实现了一批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
提高政治站位,创新创造氛围更加浓厚。鲁泰控股集团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持续释放企业创新创造内生动能。召开四届科技(管理)创新大会,对涌现出的科技(管理)创新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形成了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坚持顶层设计,对重大技术攻关、研发平台建设、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等工作,集团公司一体统筹、整体推进。严格科技项目申报审查,按照“基层单位征集预审、专业公司审查、公司科技创新委员会最终审定”的申报组织模式,层层筛选把关。强化科技(管理)成果考核,建立结果导向和绩效考核约束机制,将研发投入、承担和实施科技项目等指标纳入“1+N”考核内容,实行季度阶段考核、年度总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挂钩。推行科技研发揭榜挂帅,确定研发项目完成情况、项目贡献度、研发转产销售量等多维度指标,形成合力攻克、重点突破的良好机制。
围绕中心任务,创新成果实现量质齐升。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围绕“强管理、提质效、促转型”中心任务,聚焦文化引领、精益管理、重点技术攻关等工作,潜心研究、聚力攻关。近三年,累计评出各类科技(管理)创新成果548项,其中:科技创新成果奖61项,管理创新成果奖163项,小改小革成果奖147项,专利奖177项。集团公司累计拥有专利326项,发明专利66项、国际专利3项。依托化工、新材料重点领域和特色产业,不断优化研发资源配置,实现了研发平台提档升级,现已建成3个省级研发平台和济宁市复合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济宁市绿色氯碱化工技术创新中心、济宁市石墨烯材料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6个市级研发平台,构建了以省级研发平台为引领、市级研发平台为支撑、具有良好自我发展能力的“3+6”高端创新平台研发布局。
突出资源支撑,创新活力持续提升。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坚持推进“人才倍增”三大工程,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现拥有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127人,组建了涵盖生产管理、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市场分析、资本运作等多个领域的高素质、专业化科技创新团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聘请中介机构对研发归集进行专业化指导,2021—2023年研发投入分别达到5300万元、1亿3600万元和9700万元,研发投入强度占比超过国家同期平均水平。深化产学研合作交流,与中煤科工集团、中国矿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十几项制约现场安全生产的重点技术攻关。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中国石油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开展深度合作,研发中心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联合研究的“石墨烯-HBN纳米颗粒超轻量气凝胶”技术,首次进行PCT国际专利申请,并获中国授权。